龍江工匠——“80后”嵌線工魏巍 讓電機“心臟”高效運轉
圖為魏巍在工作中。
黑龍江日報5月16日訊 1980年出生的魏巍是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汽發分廠下線一段轉子一班的班長,日常的工作就是為發電機的轉子嵌線。但就是這位不起眼的“80后”嵌線工,以他不斷創新、認真嚴謹的工作業績,先后獲得了“全國電工行業青年崗位能手”、“全國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立功競賽十佳優勝個人”等榮譽稱號。
改造導電螺釘扳手節約螺釘
給“轉子”嵌線是什么工作?魏巍解釋說,“轉子”和“定子”是汽輪發電機的兩個組成部分,轉子像一個軸承,類似于電機的“心臟”穿插在定子中,兩個部分共同作用形成旋轉磁場。
“我們原來焊接的合格率只有50%,為了提高合格率,我和工友們反復實驗,經過多次失敗后,最終把焊接的合格率提高到80%以上,甚至可以達到100%。”魏巍說,改進工具,讓他收獲了不小的成就。
“原來導電螺釘扳手在安裝導電螺釘時,每次都會造成大量的螺釘損壞,浪費螺釘,也浪費時間”,這讓魏巍和同事們有改進工具的想法。經過反復研究和實際操作,他們想出要對導電螺釘把緊工具進行改進,利用導電螺釘頂部的螺孔,用工具螺釘將改造后的導電螺釘把緊工具把合固定在導電螺釘上,這樣既能滿足力矩要求,又能防止工具從螺釘把緊工具配合處滑出。經過反復試驗,現在基本可以避免導電螺釘在安裝過程中工具對螺釘的損壞,縮短了安裝時間的同時,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護環熱套工序的順利完成。
作為當時分廠最年輕的班組長,魏巍有著很強的鉆研創新意識,在他的影響帶領下,轉子一班也是以學習創新見長,他們的轉子生產一次試驗合格率一直名列前茅。2007年與2011年間,他們班一直承擔著公司重點項目及新產品的轉子下線任務。
創造多個“首臺”為公司贏得大量訂單
在電機廠的標兵記錄里,魏巍創造的一個個“首臺”引人注目,“公司首臺空冷35萬千瓦機組”、“公司首臺空冷20萬千瓦機組”、“公司首臺哥倫比亞18. 5萬千瓦機組”、“公司首臺印尼百通66萬千瓦機組”,為了這些“首臺”,魏巍和他的工友們付出過很多努力。
2011年的一天,魏巍和他所帶領的轉子下線四組接到了公司首臺哥倫比亞空冷18.5萬機組轉子下線的生產任務,作為年度的新型重點產品,能否按期優質完工,關系到公司是否能贏得今后在南美市場的發展,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
在進行轉子引線安裝工序過程中,由于引線安裝后的高度尺寸不能滿足圖紙尺寸要求,他每天連班同技術人員多次核對裝配尺寸,帶領班組成員反復裝配轉子引線,經過近一周的努力,終于將問題解決。然而,工期與計劃相比卻滯后了4天。為了將滯后的工期追回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他們調整工作班次進行兩班倒班作業。經過二十多天的努力,不但追回了滯后的工期,還比原計劃提前完成了生產任務。
祖孫三輩都是技工
魏巍說,從爺爺那輩起就開始在這個廠工作,父親也是。他們一工作就是一輩子,對這個廠子有著深厚的感情。自己受家里影響很大,加之也是興趣所在,畢業那年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份看似周而復始、機械枯燥,卻責任重大、需要傾注全部耐心和熱情的工作。
- 上一篇: 一個善于鉆研的技術大拿 記哈爾濱電機廠水電分廠電機裝配 2016/12/10
- 下一篇: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簽約國內單機容量最大汽輪發電機制造項 2016/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