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KSL3000型循環水泵電機漏油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
2016/11/28 10:22:18點擊:
1概況
邯峰發電廠2×660MW機組共裝有六臺湘潭電機廠生產的YKSL3000型異步電動機,功率3000KW,額定電壓6000V,額定電流367A。該電機于2008年進行了雙速改造。電機可在16極和18極兩種轉速下工作。其中#22循環水泵電機在2010年12月份出現了漏油情況,大量上油室內的潤滑油漏入電機定子線圈中。因發現及時,沒有發生上軸瓦燒毀現象。但此缺陷危害極大,油位過低會造成推力瓦和導向瓦的損壞,并且潤滑油對電機定子線圈絕緣有腐蝕作用,嚴重危害電機安全運行。
2電機上油室結構分析
此類型的電機在負荷側安裝有一盤NU1052滾柱軸承,該軸承起到負荷側的限位作用。在電機上油室,安裝有推力瓦、導向瓦、冷油器。在電機轉子軸頭安裝有推力頭,推力頭和轉子采用過盈配合并有鎖塊。推力頭下平面壓在推力瓦上,支撐電機轉子和水泵的重量。四塊導向瓦起限制電機和泵軸系徑向位置的作用。推力頭開有5個甩油孔,其位置在與導向瓦接觸部位上方,其中三低位孔兩個高位孔。冷油器用來冷卻油室內的潤滑油。
上油室中心裝有擋油管,推力頭壓在推力瓦上,擋油管與推力頭之間有2mm間隙。在上油室的下部,安裝有托油盤,托油盤側面連接有排油管。上油室詳細結構圖如下:
3漏油原因分析
此類型電機的上油室結構決定了存在以下幾種可能發生的漏油情況原因
3.1排油管接口松動
電機解體檢查發現排油管接口處松動,造成潤滑油沒有全部排出電機外,有部分滴漏入電機定子線圈,此為漏油的一個原因。但是托油盤內存在大量的積油才是漏油的根本原因。
3.2上油室底部焊接不良
上油室如果制造工藝不良,存在焊孔、沙眼,就會造成潤滑油直接漏入托油盤內。此漏油量會非常大,就會造成托油盤內積油過多。電機解體后對上油室注入正常油位的潤滑油,靜置24小時后查漏。在底部沒有發現漏油點,因此排除此原因。
3.3擋油管高度偏低
當電機旋轉后,由于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間隙很小,會形成一離心泵的作用,此時有一部分潤滑油存在于推力頭和擋油管間,形成上升的油膜。如果擋油管的高度偏低,那么就會使這部分潤滑油溢出擋油管而進入托幼盤內。但該電機運行10年沒有發現漏油情況,如果擋油管高度低,那么漏油現象不會現在才發生。因此排除此原因。
3.3油霧作用
電機運行時,由于推力頭的旋轉,潤滑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不斷流動飛濺,撞擊到油室內壁和冷油器等部位形成油霧,充斥到油室整個空間。并且推力瓦和推力盤、導向瓦和推力頭的摩擦產生熱量,而使油室溫度升高,進一步加劇油霧的產生,使上油室空氣體積膨脹,壓力增高。油霧在壓差的作用下竄入推力頭、電機軸等部位的間隙,遇冷凝結后滴入托油盤內。該漏油量非常小,不會在托油盤內形成如此多的積油。因此排除此原因。
3.4離心泵及甩油孔的原因
因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的間隙只有2mm。當電機旋轉后,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相當于一離心泵,會有部分潤滑油沿兩者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上升的油膜。當油膜上升到低位的甩油孔時,會從其中甩出。低位甩油孔在導瓦正上,從低位甩油孔甩出的潤滑油起到潤滑導瓦的作用。從設計上來說,此時應該將間隙內的大部分油膜甩出。當然還會有微量的油膜不能完全排出,該油膜繼續上升,如果沒有高位的甩油孔,那么此油膜就會溢出擋油管進入托油盤內。因此推力頭在低于擋油管上沿處開有兩個高位的甩油孔用于排出此油膜。電機解體檢查時發現兩個高位甩油孔和一個低位甩油孔內有雜物堵塞,這樣就會造成油膜在低位時沒有大量排出,在高位時一點也無法甩出,溢出擋油管進入托油盤內,并且由于托油盤排油管接頭松動,而大量滴漏到電機定子線圈上。此原因為本次漏油的根本原因。
4消除漏油的措施
綜上所述,電機漏油的主要原因為甩油孔堵塞而造成潤滑油溢出擋油管。針對該原因制定以下措施:
4.1加強檢修工藝。堵塞物為棉絮狀物體,來源為清理上油室時棉絲布脫落的棉絲。因此在日后檢修,用棉絲布清理完上油室后,使用面團再次對油室清理,將脫落的棉絲粘出。
4.2重點檢查5個甩油孔。每次檢修都要使用細鐵絲清理甩油孔。確保里面沒有堵塞物。
4.3打開上機架蓋板,檢查排油管的連接情況。確保連接緊固無滴漏現象。
4.4加強裝配工藝,保證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的間隙均勻維持在2mm,以免形成偏心泵的效果,加劇油膜的上升。
4.5重新調整油室內的油位,在保證潤滑的前提下,下調10mm油位。
5結束語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電機從2011年元月份至今沒有再發生漏油現象。有效的保證了設備的安全運行。實踐證明,上述措施對消除此類電機漏油現象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YL、YKSL三相立式異步電動使用說明書 湘潭電機廠
[2]龐華豪.YL1600型循環水泵電機漏油分析及對策.中國科技信息,2007(18)
邯峰發電廠2×660MW機組共裝有六臺湘潭電機廠生產的YKSL3000型異步電動機,功率3000KW,額定電壓6000V,額定電流367A。該電機于2008年進行了雙速改造。電機可在16極和18極兩種轉速下工作。其中#22循環水泵電機在2010年12月份出現了漏油情況,大量上油室內的潤滑油漏入電機定子線圈中。因發現及時,沒有發生上軸瓦燒毀現象。但此缺陷危害極大,油位過低會造成推力瓦和導向瓦的損壞,并且潤滑油對電機定子線圈絕緣有腐蝕作用,嚴重危害電機安全運行。
2電機上油室結構分析
此類型的電機在負荷側安裝有一盤NU1052滾柱軸承,該軸承起到負荷側的限位作用。在電機上油室,安裝有推力瓦、導向瓦、冷油器。在電機轉子軸頭安裝有推力頭,推力頭和轉子采用過盈配合并有鎖塊。推力頭下平面壓在推力瓦上,支撐電機轉子和水泵的重量。四塊導向瓦起限制電機和泵軸系徑向位置的作用。推力頭開有5個甩油孔,其位置在與導向瓦接觸部位上方,其中三低位孔兩個高位孔。冷油器用來冷卻油室內的潤滑油。
上油室中心裝有擋油管,推力頭壓在推力瓦上,擋油管與推力頭之間有2mm間隙。在上油室的下部,安裝有托油盤,托油盤側面連接有排油管。上油室詳細結構圖如下:
3漏油原因分析
此類型電機的上油室結構決定了存在以下幾種可能發生的漏油情況原因
3.1排油管接口松動
電機解體檢查發現排油管接口處松動,造成潤滑油沒有全部排出電機外,有部分滴漏入電機定子線圈,此為漏油的一個原因。但是托油盤內存在大量的積油才是漏油的根本原因。
3.2上油室底部焊接不良
上油室如果制造工藝不良,存在焊孔、沙眼,就會造成潤滑油直接漏入托油盤內。此漏油量會非常大,就會造成托油盤內積油過多。電機解體后對上油室注入正常油位的潤滑油,靜置24小時后查漏。在底部沒有發現漏油點,因此排除此原因。
3.3擋油管高度偏低
當電機旋轉后,由于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間隙很小,會形成一離心泵的作用,此時有一部分潤滑油存在于推力頭和擋油管間,形成上升的油膜。如果擋油管的高度偏低,那么就會使這部分潤滑油溢出擋油管而進入托幼盤內。但該電機運行10年沒有發現漏油情況,如果擋油管高度低,那么漏油現象不會現在才發生。因此排除此原因。
3.3油霧作用
電機運行時,由于推力頭的旋轉,潤滑油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不斷流動飛濺,撞擊到油室內壁和冷油器等部位形成油霧,充斥到油室整個空間。并且推力瓦和推力盤、導向瓦和推力頭的摩擦產生熱量,而使油室溫度升高,進一步加劇油霧的產生,使上油室空氣體積膨脹,壓力增高。油霧在壓差的作用下竄入推力頭、電機軸等部位的間隙,遇冷凝結后滴入托油盤內。該漏油量非常小,不會在托油盤內形成如此多的積油。因此排除此原因。
3.4離心泵及甩油孔的原因
因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的間隙只有2mm。當電機旋轉后,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相當于一離心泵,會有部分潤滑油沿兩者之間的間隙形成一上升的油膜。當油膜上升到低位的甩油孔時,會從其中甩出。低位甩油孔在導瓦正上,從低位甩油孔甩出的潤滑油起到潤滑導瓦的作用。從設計上來說,此時應該將間隙內的大部分油膜甩出。當然還會有微量的油膜不能完全排出,該油膜繼續上升,如果沒有高位的甩油孔,那么此油膜就會溢出擋油管進入托油盤內。因此推力頭在低于擋油管上沿處開有兩個高位的甩油孔用于排出此油膜。電機解體檢查時發現兩個高位甩油孔和一個低位甩油孔內有雜物堵塞,這樣就會造成油膜在低位時沒有大量排出,在高位時一點也無法甩出,溢出擋油管進入托油盤內,并且由于托油盤排油管接頭松動,而大量滴漏到電機定子線圈上。此原因為本次漏油的根本原因。
4消除漏油的措施
綜上所述,電機漏油的主要原因為甩油孔堵塞而造成潤滑油溢出擋油管。針對該原因制定以下措施:
4.1加強檢修工藝。堵塞物為棉絮狀物體,來源為清理上油室時棉絲布脫落的棉絲。因此在日后檢修,用棉絲布清理完上油室后,使用面團再次對油室清理,將脫落的棉絲粘出。
4.2重點檢查5個甩油孔。每次檢修都要使用細鐵絲清理甩油孔。確保里面沒有堵塞物。
4.3打開上機架蓋板,檢查排油管的連接情況。確保連接緊固無滴漏現象。
4.4加強裝配工藝,保證推力頭和擋油管之間的間隙均勻維持在2mm,以免形成偏心泵的效果,加劇油膜的上升。
4.5重新調整油室內的油位,在保證潤滑的前提下,下調10mm油位。
5結束語
通過采取以上措施,電機從2011年元月份至今沒有再發生漏油現象。有效的保證了設備的安全運行。實踐證明,上述措施對消除此類電機漏油現象是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YL、YKSL三相立式異步電動使用說明書 湘潭電機廠
[2]龐華豪.YL1600型循環水泵電機漏油分析及對策.中國科技信息,2007(18)
- 上一篇:電機軸瓦間隙測量方法及技巧 2016/11/28
- 下一篇:電廠高壓電機軸瓦漏油處理方法 2016/11/28